公元254高杠杆融资盘,司马师决定废黜曹芳,另立新君。
这一年,年仅十四岁的曹髦,被拉入魏国权力斗争的中心。曹髦虽然年少,但却也不是一个任人摆弄的傀儡,钟会就曾评价他“ 才同曹植。武同曹操。”
登基六年之后,曹髦不满权利被日渐削弱,亲率数百侍卫僮仆出宫讨伐,反被司马昭部属成济当街弑杀。
曹髦为什么不在上朝时诛杀司马昭,反而选择毫无胜算的作死讨伐?
具有先祖才略的少年天子
曹髦生于正始二年,他的父亲曹霖去世后,曹髦便被司马家移置邺城监视。
他年少聪慧好学,颇有祖父曹丕的风范。
正元元年,曹氏政权迎来巨变,当时的皇帝曹芳虽然是个傀儡皇帝,但仍拥有部分曹魏旧臣的拥护。
展开剩余87%他不满司马氏的专权,联合旧臣,试图夺回权利,事情失败后,拥护曹芳的旧臣被司马家诛杀,曹芳也被废黜。
曹芳的反击让司马家感受到了威胁,司马家也因此决定必须彻底削弱曹氏皇权。
这一年,曹氏政权遭受到了司马家毁灭式的打击,而身为曹氏中一员的曹髦却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大机遇。
为了更好的掌握大权,司马家决定选中年仅十四岁的曹髦为新皇帝。
登基称帝,对曹髦来说,既是一个机遇,也是一个挑战。
司马家选中曹髦的理由很简单,当时的曹髦年仅十四,年纪尚轻,他的父亲曹霖早早就去世了,势力单薄,方便掌控。
同时,曹髦身为曹丕的后裔,他的身份具有一定的正统性,能够大大降低朝堂上的反对声音。
对于司马家来说,曹髦身上具备着许多天然优点。
但这些优点在登基成为皇帝的曹髦来看,则全成为了缺点。
父亲早逝,没有给他留下旧臣,年纪尚轻,在朝堂中毫无威望。
此时的曹髦虽然贵为皇帝,但真可以算的上是最为势单力薄的皇帝之一。
对于曹髦来说,老老实实的当一个傀儡皇帝,对他来说似乎才是最优选择。
然而,从小就展现出过人天慧的天才少年,又怎么甘心只做一个傀儡皇帝?
钟会就曾评价过曹髦,称他有曹植的才华和曹操的武略。
曹髦身上的不凡,在他登基的时候,也早有体现。
刚被司马家接入洛阳时,众多臣子都前往拜见。
曹髦见状,也迅速下车回拜众臣。
当时的私礼官说:“按照朝廷礼节,你身为天子不用拜见臣子。”
年仅十四岁的曹髦却回答道:“目前的我也是别人的臣子啊!”不仅如此,曹髦还下车和臣子一起步行。
通过这件事便可以看出曹髦的非凡之处,若是一个寻常之人,得知自己即将登基称帝,必定会自视甚高,不屑于臣子回礼。
曹髦登基之后,派身边的侍从前往各地视察,慰问百官和百姓,同时审查有没有冤假错案和官员的失职。
由这点也可以看出,曹髦是一个有理想和抱负的少年。
如此一个虚心且关心下属,有理想有抱负的少年, 又怎么会老老实实当一个他人的提线木偶。
司马家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,为了更好的掌控曹髦,司马家加快了对曹髦权利的侵蚀,这也导致曹髦和司马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, 最后爆发出了流血的惨剧。
夺回权利的斗争
身为皇帝的曹髦也认识到了自己目前的处境,他也知道仅凭借自己,是难以和司马家抗衡的。
为了对抗司马家,曹髦做出了诸多的努力。
首先,他励精图、减免赋税、整顿吏治,在官员面前树立了贤明的形象,得到了一部分官员的暗中支持。
其次,他在言语和舆论上反抗司马家。曹髦喜欢儒学,他经常召集官员讨论儒学,从舆论方面占据有利地位,将司马家置于舆论的不利方。
面对司马昭的步步紧逼,曹髦还曾在公开场合开口道:“ 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。”用语言去怒斥司马家,公开表明自己对司马家篡权的不满。
最后,他用实际行动去对抗司马家。
公元255年,司马师病逝,其弟司马昭掌权。
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,曹髦果断出手夺权,下令司马昭驻守许昌,由他人率军返回洛阳。
可惜曹髦的计谋被司马昭识破,此次夺权计划,功亏一篑。
当然,肯定有很多人疑惑。既然曹髦是一个有勇有谋的皇帝,那他为什么不趁上朝的时候直接诛杀司马昭呢?
答案显而易见,曹髦不是不愿不易上朝的时候诛杀司马昭,而是不能。
首先,曹髦身边的侍从全是司马昭的人,曹髦要是敢在上朝的时候诛杀,先不说能不能成功,那事后曹髦肯定也是活不成了。
另外,就算成功诛杀了司马昭,也一样改变不了司马家侵权的事实,死了一个司马昭,也还司马家的其他人,到时候, 司马家依旧是权势滔天的司马家,曹髦依旧还是一个傀儡皇帝。
曹髦选择作死式的讨伐,看似是愚蠢的选择,实则是当时那个背景下的最优解。
曹髦的种种行为使自己成为司马昭眼中的肉中刺,留给他的时间不多,用不了多久,司马昭就能名正言顺的废黜曹髦,再将其秘密处死。
司马昭不会给曹髦留太多丰满羽翼的机会,在这一背景下, 曹髦若不选择作死式的当街讨伐,估计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去反抗司马家了。
曹髦大张旗鼓的去讨伐司马昭, 就是为了逼迫司马昭当街杀掉自己,这样便可以坐实司马家的篡位行径,将司马家彻底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。
曹髦的谋略显然是成功的,时至今日,但凡提及司马家高杠杆融资盘,人们往往将其和篡逆之辈联系起来,这其中,曹髦功不可没。
发布于:贵州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股票配资排名_配资十大正规公司_中国十大配资公司观点